电子烟作为新型烟草制品的热门产品,在海外消费市场的需求带动下,其产业不断发展与创新。有一些跨界来关注电子烟行业的朋友希望对电子烟行业有更多的了解,那么,本文就来梳理下电子烟发展史,也希望读者可从过去历史中获得一些对未来发展的启示。阅读本文前,也欢迎扫码关注公众号,加入行业微信群。
一、2003年以前:早期的电子烟相关概念
1927年,美国人约瑟夫.罗宾逊(Joseph Robinson)申请了第一台电动蒸发器专利,其声称该发明可用来雾化药物,能让人们更容易吸入蒸汽,而不会有任何被烧伤的可能性。不过,罗宾逊并没有把他的专利推向市场。
虽然约瑟夫.罗宾逊设计的电动蒸发器不是为了雾化烟草,但它的出现或许为后来赫伯特·吉尔伯特设计无烟香烟提供了思路。
1963年,美国工人赫伯特·吉尔伯特(Herbert A Gilbert)申请了一项电子吸烟装置的专利,他的这个无烟香烟设计宣称“用加热、潮湿、有香味的空气代替纸张和燃烧的烟草”。
可惜,这个发明过于超前,尽管有公司愿意给予投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需求市场,最终没有得到商业化。
二、2003年-2009年:首个商业化的电子烟
直到2001年,中国药剂师韩力(Hon Lik)发明了第一个基于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该产品使用超声波技术来雾化含有丙二醇、尼古丁等成分的溶液。
2003年,韩力申请并获得了“一种非可燃性电子雾化香烟”的发明专利,后续他成立公司将其商业化,品牌是“如烟”。韩力也因此被广泛认为是电子烟的发明创造者。
韩力(Hon Lik)
如烟产品资料图
2006年12月,金龙集团向作为股东之一的韩力收购电子烟业务。2007年11月,金龙集团发布公告,更名为如烟集团,其市值一度近1200亿港元。2008年如烟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全球销售量超过30万支。
但如烟只是昙花一现,一方面是从2008年开始,如烟在国内因宣传问题遭受舆论压力,另一方面是海外发展受挫,仅仅过了一年,2009年,如烟全年亏损高达4.44亿元。
2013年,连亏四年的如烟被帝国烟草以7500万美元收购,其中包括电子烟专利,韩力也在帝国烟草旗下电子烟公司Fontem Ventures担任研发顾问。
三、2003年-2018年:快速扩张的电子烟产业
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如烟虽然是昙花一现,但它所商业化的电子烟却孕育了一个生命力极强的产业。
1、海外电子烟消费市场的爆发
2005年,如烟科技电子烟产品开始向海外出口;2006年,电子烟开始在欧洲销售和使用;2007年,电子烟在欧洲市场流行后迅速进入美国市场。
2008 年 9 月,WHO 宣布不认为电子烟是最有效戒烟辅助手段,美国电子烟监管政策随即开始收紧,2009 年 3 月 FDA 将电子烟作为医药器械监管,禁止进口,行业发展受阻,市场规模增长缓慢。
2009 年 4 月,Smoking Everywhere 公司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认为电子烟属于烟草,FDA 无权管辖。2010 年底,联邦地方法院和华盛顿上诉法院裁定 FDA败诉,规定 FDA 只能将电子烟作为烟草产品进行监管,次年,FDA 宣布将根据《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对电子烟进行监管。
2010年FDA败诉后,美国电子烟市场被打开,深圳凭借电子和外贸产业链优势快速涌现了一批电子烟代工厂,承接了来自海外尤其是美国的大量订单,并由此在深圳宝安的松岗、沙井一带逐步形成了电子烟产业集群。
很多老牌电子烟企业都是在2009-2013年期间成立,如麦克韦尔、合元、卓力能、易佳特、格林韵达、新宜康、康尔、卓尔悦、吉瑞、克莱鹏、五轮科技、杰仕博等等。
2014年中国就有了2000多家电子烟工厂,生产出全球90%的电子烟,此后一直保持这个水平,产品大概一半销往美国,三分之一卖到欧洲。
2、国内忽然出现的电子烟风口
从消费市场来看,2003年至2008年是初步发展阶段,市场是国内外都有;2009至2018年是快速扩张阶段,市场则是集中在海外,没有国内市场什么事。
但是,到了2018年-2019年,电子烟在国内忽然成了一个风口,大量的电子烟品牌争相成立,如悦刻、YOOZ等。综合各方资料来看,当时推动电子烟成为风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利润高,二是产品复购率高。
尤其是2018年12月,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美电子烟公司狂发20亿美元年终奖,人均130万美元!】
什么公司这么壕无人性?
原来,是美国电子烟公司Juul Labs计划拿出20亿美元,以特别股息形式向公司全员1500名员工发放年终奖,如此算来,平均每个人能拿到1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95万元)。
Juul 最早是2015年在美国市场上出现,但是到了2016年,其销售额猛增700%,到了2018年9月,Juul 已经占据美国电子烟市场 72% 的市场份额,当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
当时,Juul的估值为380亿美元,一度超越Space X。在2018年底,美国烟草巨头奥驰亚斥资128亿美元收购了JUUL的35%股份。融到钱的juul大手一挥,给员工狠狠谋了一波福利,于是就出现了百万年终奖那一幕。
与欧美市场不同,自2008年开始,如烟在国内走下坡路后,电子烟就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以至于到了2018年,很多人都认为电子烟是舶来品,是洋产物。
在2018年,国内电子烟消费市场就是一片空白,在品牌眼里无疑就是一块大肥肉。受到百万年终奖的鼓舞,国内品牌充满了希望和干劲。
2019年上半年,国产电子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路融资不断,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资本在电子烟投资项目超过了35笔,千万级别以上融资发生18起,总金额超过10亿元。
但国内的风口没有持续多久,到2019年10月30日,《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正式发布,电子烟“线上禁售令”开始实施。
由此,电子烟从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强监管阶段。
四、2019年至今:监管时代的开启与加强
电子烟发展速度太快,这引起了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关组织的关注,也引来了很多争议,最大的争议就是该产品对青少年的诱惑,典型的案例就是JUUL因吸引青少年问题而陷入舆论漩涡,估值一降再降。
基于保护青少年的考虑,世界各国都对电子烟进行了监管。
1、海外主要消费市场的监管政策
2016 年 8 月,美国FDA 颁布的《烟草制品的管控法案》于 2016 年 8 月 8 日生效,要求新型烟草制品通过 PMTA 后方可上市合法销售,同时加强防止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监管,2020 年 2 月监管收紧使得行业合规成本大幅提升。
在欧盟,电子烟是按照娱乐消费产品被规范和管理,从2016年开始,电子烟及相关产品将接受TPD其中的第20章(article 20)的规管。
2、国内监管政策
国内在2019年10月发布电子烟线上禁售令后,在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发布了关于《电子烟管理办法》的公告,该办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2022年4月12日,电子烟强制国家标准(GB 41700-2022)正式发布,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
在管理办法和国标出台后,电子烟工厂需要取得牌照方可生产,并且需要在统一交易平台上登记,国内电子烟产业正式迈入了合规时代。
五、结语
写在最后,对于电子烟来说,强监管时代并不意味着是行业的结束,相反,是更为长远的开始,并且市场还在持续增长。
有数据可以佐证,2023年我国电子烟产品(包括电子烟及类似的个人电子雾化设备、其他含尼古丁的非经燃烧吸用的产品)出口总额达779.54亿元,而2022年的出口总额是662.86亿元。
只是与以往简单粗暴的扩张阶段不同,强监管时代的电子烟行业需要有更多的技术创新,以开发出符合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的产品。还是那句话,对于电子烟产业来说,变化是唯一的不变,有挑战,同时,也有机遇。
来源:艾邦新消费电子资讯综合整理,如需转载,准确标明来源即可。
电子雾化与HNB产品都是新型电子产品,结构虽小,却融合应用多种材料、表面处理、芯片电子等技术工艺,而且雾化技术一直在不断更迭,供应链在逐步完善,为了促进供应链企业间有一个良好的对接交流,艾邦搭建产业微信群交流平台,欢迎加入;Vape e-cigarettes (VAPE) and Heat-Not-Burn e-cigarettes (HNB) are both emerging electronic products. Despite their compact size, they integrate various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chip electronics,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ical processes. Moreover, atomization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the supply chain is being progressively perfected. To facilitate good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ing among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Aibang has established an industry WeChat group communication platform and warmly welcomes interested enterprises to join.